摘要:#头条文章养成计划#01在《世界博览 2019年14期》中,有这么一个观点:研究机器人历史的学者们发现,千百年来,人类不断追寻的自动装置有三个基本用途:劳作、性和娱乐。人类之所以研究机器人、人工智能,就是为了大生产劳作,性需求的满足,以及更...
#头条文章养成计划#
01
在《世界博览 2019年14期》中,有这么一个观点:研究机器人历史的学者们发现,千百年来,人类不断追寻的自动装置有三个基本用途:劳作、性和娱乐。
人类之所以研究机器人、人工智能,就是为了大生产劳作,性需求的满足,以及更丰富的娱乐生活。
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扫地机器人逐渐取代了清洁工,无人驾驶的快递车逐渐取代了快递小哥,智能化流水线逐渐取代了工厂的工人......这就是大生产劳作。
至于丰富的娱乐生活,那就更显而易见了,chatgpt的出现,突破了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。各种AI 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,让人们享受到一定的乐趣。
当然,人们只对一个方面不理解,所谓“性”的满足,也真的能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吗?从当下的发展速度来看,极有可能。
02
在古罗马时期,著名诗人奥维德就写了一本书,名为《变形记》。
《变形记》中记录着一个故事: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,雕刻家。但是,他这人有个特点,那就是厌恶现实中的女人。
由于他精于雕刻,所以他按照自己的想法,用象牙雕刻了自己的“梦中女神”,并给毫无生命的雕像取名为“伽拉忒亚”。
望着雕像,他产生了浓烈的欲望,不仅给雕像送鲜花,穿上美丽的衣服,还抱着雕像说情话。在他眼中,这雕像,就是他此生唯一的另一半。
古希腊爱神阿芙洛狄蒂被皮格马利翁的真诚所感动,就赋予了雕像生命,让他可以跟有生命的伽拉忒亚相伴相守,度过了极其幸福、完美的一生。
后来,人们用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一词,来形容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,便会发生艺术感应。
皮格马利翁对于雕像的感情,像不像当下的人们,对于人工智能伴侣的期待呢?答案是显而易见的。
03
在今时今日,生育率极低的发达国家,比如日本,出现了一种情况:沉溺于二次元世界的男女们,虽然不结婚,但他们把某个自己喜欢的角色,当成终身喜爱的对象。
人们不理解,为什么某些人的癖好那么奇怪,会把雕像、硅胶或者二次元的虚幻人物,当成人生的另一半呢?
这就跟人们的需求有关了。随着物质和科技的发展,人们不再满足于现实中有缺陷的伴侣,而追求内心深处的完美对象。这完美对象,基本是不存在的。
比如说,女孩希望男孩有权有势够专一,霸道总裁爱上我,这是小说中的人物。男孩希望女孩人美心善够忠诚,肤白貌美又单纯,这也是幻想中的人物。
虽然这些幻想中的人物,依旧虚无缥缈,但人类会通过各种的手段,让其成为现实。而人工智能,恰恰就有这种可能。
也就是说,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科幻片当中的人与AI相爱,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刻,成为现实。
04
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,就是“人造子宫”,人类可以通过模拟哺乳动物子宫和卵生动物卵的条件,使受精卵在人造环境下发育,从而摆脱对母体的需求。
这个新闻一出现,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,不少人都疑惑,既然可以通过科技来繁衍生命,那结婚生子,不就没有意义了吗?
除了“人造子宫”的问题,还有当下谈到的“chatgpt”的问题。
chatgpt,中文名是聊天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。翻译成大白话就是,可以跟你聊天,回答你任何问题的人工智能。
这人工智能的学习速度,不是人类可以比拟的。就跟《流浪地球》中的“MOSS”一样,哪怕人类不管它,它也能自动学习,自动进化,强大到通过数据来把握人性心理,预测未来。
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发展成这个样子,我们只知道,当下的人们,正对人工智能有着诸多的想法和需求。
05
无论是《变形记》中的皮格马利翁,还是某些年轻男女把二次元角色当另一半,抑或是人造子宫,聊天机器人,都说明了一点,人们对于“完美异性”有着特殊的追求。
现代的年轻人不谈恋爱,不结婚,不生孩子,难道他们就没有对于“完美伴侣”的追求吗,难道他们就没有欲望吗?
也许,不是他们没有追求,也不是他们没有欲望,而是他们找不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另一半。这个时候,逐渐人性化的AI,是不是就可以弥补他们内心的缺憾呢?
答案,谁也不知道。如果真有这一天,人工智能可以跟人类一样,有真情实感,以及真实的触感,我想,当下的婚姻制度,必然会受到冲击。
文/舒山有鹿